《自上而下》译后记
对于中国人来说,志愿者、志愿者服务、志愿者精神,虽然是舶来的概念,但事实上却一直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助人为乐、不图回报的仁人志士,自古史不绝书。战国末期齐国人鲁仲连,帮助赵国解除了秦兵的围困,但拒受千金之谢,他一语道出了志愿者精神的本质:「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用现代汉语概括就是:助人为乐,不取报酬。
1949年以来,「为人民服务」和「学雷锋」一直是官方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虽与西方所讲的志愿者精神不尽相同,但其利他的本质是一致的。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志愿者服务蔚然成风,尤其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动员了170万志愿者之后,志愿者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译者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深感成为一名志愿者不但很酷,而且容易上瘾。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对志愿者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一种意见认为,志愿者既然是义务来做奉献,能来已属不易,对他们的管理尽可能宽松,来去自由,行动随意。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志愿者毕竟不同于正式员工,终究是外人,小事可来帮忙,大事指望不上。更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志愿者的行动都要自担风险,万一出了什么事,招募他们的组织可以无责……
这就是我们要引进《自上而下》这本书的原因。苏珊·J·埃利斯女士,是从事志愿管理研究的专家,他所撰写的这本书囊括了志愿者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志愿者召募,到预算分配,到法律和风险,我们国内刚刚遇到的,作者在30年以前就已经深入地思考过了。
这本书的全名是《自上而下:成功的志愿活动与高层管理者的角色》,由此可见本书的目标读者是组织内的高层管理者,包括董事长、理事长、协会会长、执行主管、首席执行官或者其他高管理人员,但是我在翻译中发现,这本书对于一般管理者甚至普通志愿者也有参考价值。通过阅读它,能够对志愿者精神和志愿者服务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举个例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善行的道德要求和期望值往往过高。总有把「义」和「利」对立起来的倾向,总是说,君子不言利,见利则忘义。而在苏珊·J·埃利斯女士的笔下,志愿者服务也要讲「效益」。作为一个接纳志愿者的组织,不能不时刻考虑四个问题:得人,得钱,用人,用钱。围绕这四点,作者见招拆招,给出了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中国越来越多的让志愿者进行参与的单位、组织来说,都是很宝贵的他山之石。
由于中美志愿者服务发展程度、文化、法律的差异,加上译者才疏学浅,翻译这样一本书并不容易。往往为了理清一个概念,我和校译金安平教授殚精竭虑,遍搜材料,请教高人。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无误。
例如,书中多次提到要对志愿者做肺结核检查,在我们中国志愿者看来,这似乎不能理解。查了美国一些志愿者组织的官方网站,才发现,原来根据美国一些州的法律,志愿者有严格的准入门槛,不但会进行背景调查,而且对传染病史也有严格限制,例如只有六个月之内没有得过肺结核的人,才有做志愿者的资格。这跟咱们国内志愿者组织「我家大门常打开」的策略有很大不同。虽然不能说美国志愿者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后我们的志愿者立法也会跟上。
《自上而下》中的专有名词的翻译,让人也煞费苦心。比如,书中最常提到的一个词是 board,这个词有董事会、理事会、委员会三种译法。在美国,志愿者组织往往是作为非营利的社会化公司出现的,其治理结构是董事会架构,因此我们翻译成「董事会」。还有 organization 涵盖的范围很广,既然包括企业、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也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和组织,我们统一翻译成「组织」。
对于译者来说,要想让读者看懂,自己需要看懂。书中有的地方,乍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比如:
2010年时,美国国税局许可的纳税减免标准是:用于慈善事业的行驶里程税为每英里0.14美元(同时期用于商务活动的行驶里程税为每英里0.55美元)。从1997年美国《纳税人减税法》通过时的每英里0.12美元提高到这个标准后一直没有变过。
慈善组织的车减税额度比商业用车竟然要少!我和金安平教授初看这本书,都觉得这不合常理。后来在美国税务局网站上找到了答案:原来慈善组织缴税交得比商业组织少,因此抵扣税款的额度就相应地低。没有课税的收入,就没有税收减免,相当清楚吧?
如果不了解美国对于慈善组织的税收政策,又怎能很好地译出这段文字呢。
在这本书的翻译过程中,金安平教授虽名为校译,实则承担了这本书主译的工作,但她非常谦逊,不愿意署联合译者的名字。
我少年时在农村长大,只有一台收音机陪伴,当时最喜欢听的是当时青年导师李燕杰的演讲。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他提到一位首都师范大学叫小金的女大学生,写了一首诗:「不管母亲多么贫穷困苦,儿女对她的爱也绝不含糊,我只喊一声‘祖国万岁’,更强烈的爱站在感情的深处!」
每次听到这里,我都激动得血脉贲张。我想不到的是,这位「小金」就是如今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金安平教授,而我俩能坐在同一个办公室里校对《自上而下》的译文。她的言传身教,如春风化雨,无论是作文与做人,都会让我受益终生。
感谢对本书翻译提供了无私帮助的朋友们,提谁不提谁都不好,我就不一一点名致谢了。最后感谢本书的编辑王海腾老师,没有她的认真把关、精心编辑,这本书的出版是不能实现的。
由于水平有限,加上我投入钻研译文的时间不够,这本书难免会有舛误,请读者见谅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