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大家共同成长,我们从本周开始组建好中文小组。每个小组最少5人,最好不要超过10人。
以下同学担任代组长,大家可以选择他们的小组。至于他们会不会最终当组长,要看个人意愿,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 1组:@ZoomQuiet大妈
- 2组:@小山
- 3组:@饕餮思文
- 4组:@明清
- 5组:@东彩
- 6组@HELEN
- 7组:@密码(Annie)
- 8组@猫小布的姐姐
- 9组@呆螂在远方
- 10组:@张雯晴
- 11组:@握瑜
- 12组@格林同学I邻里书桌
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小组加入了。直接@ 代组长,然后让ta把你拉进群。
日更选评
S6 + 日更 + 第 016 天 + FarSee r + 吃酒误事
最近关于喝酒习俗的讨论很热烈,FARSEER同学说出了喝酒的烦恼,并且奉劝大家不要饮酒误事。
但酒有时也是一个美好的东西
请先看一个动画片的截屏。
我在自己的博客上搜酒字,居然有350篇。酒这个东西,跟诗一样,少年的时候只知道猛喝,但不知酒味。
就像唐诗一样。唐诗不适合小孩读,甚至也不适合年轻人读。阅历浅,读了也没用。
我也是快到 45 岁时,才看懂李白的那首《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对照李白的境界,再看看今天人们畏首畏尾与琐碎苟且,感觉像活在两个不同的宇宙一样。李白生活在唐朝,那时没有抗生素,鱼刺卡喉咙也只能靠自己咽下去,他不可能靠写诗来赚取稿费,除了当官做僚,其实也没什么别的谋生渠道。但是他的达观,他的自在,是现代人装也装不来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两句是对现代人价值观的否定。
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的价值是天赋的,必然有自己的用处。此价值不须攀比,不假外求。
千金散尽还复来,更是一种豁达的金钱观。钱,哪怕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也是很重要的。它不能买来快乐和幸福,但是可以买来构成欢愉的材料。不要把李白《将进酒》里的酒,当成酒精饮料,它只是一种象征,可以是美食、书画、金石、美玉,也可以是朋友欢聚,金风玉露的相逢。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千金一掷来换取,而钱嘛,在该来的时候,总会来的。
李白的金钱观、消费观是对所谓现代人推崇和向往的「财务自由」的一种讽刺。财务自由,没有谁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贪污数亿的官员不是自由的,因为整天提心吊胆;日进斗金的富翁也不自由,因为他们偷窃了劳动者和社会。真正的自由是相信自己的禀赋、运气和冥冥之中上天的庇佑。天生我材并不是用来囤积财物的,而是用来聪明地挥霍的。人的才华也罢,财务也罢,最终都要用在当用的地方。这样的人生才算有意义。
读懂这首诗,开始对李太白刮目相看,跟杜甫的苦吟与悲悯比起来,李白真是这个时代更稀缺的声音。
在内蒙喝酒
酒文化不能一概否定。
比如我们每次去内蒙,都会稍微喝一点酒。
在内蒙学到一个很重要的词 「接待能力」。一个人,一个单位,在内蒙能否混得好,吃得开,关键要看有没有 「接待能力」。
有接待能力,朋友遍天下,你如何接待别人,别人如何加倍接待你。无接待能力,自己去想。
我们在鄂尔多斯呆了八天时间,除了一顿午饭,是在我的执意要求下,在外边餐馆吃了一吨(不是错别字)稍麦之外,全程都被接待能力覆盖。
接待能力强大到什么程度呢?且不说当地的名吃,内蒙的牛羊肉,光鱼、虾、蟹这些内蒙根本不产、当地人也不爱吃,不会吃的海鲜,就出现了多次。
内蒙人就是这样,举办婚宴,有一道菜是必上的:大闸蟹。问题是当地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螃蟹怎么吃。一个婚宴上,看到的都是跟这种外星生物撕扯斗争的客人。
我们采访一个绿色矿山,刚一下车,就出来领导和员工迎接。一个员工手里端着一盆黄瓜,一个端着一盆西红柿。领导说,快吃点,这是我们种的,绿色无公害。我们一人拿了一个,吃到嘴里,果然是童年的滋味。还在回味的时候,已经有女员工,拿着一盒餐巾纸,一一递到我们手里。
午饭除了果瓜之外,上的是野生的牛肉。
在内蒙酒桌上有个规矩:先敬蒙人,再敬女人。如果是个蒙古族女人的话,那就更应当敬了。
乌妮尔是一个蒙古族姑娘,她的名字在蒙语里是 「丰裕」 的意思。她名副其实。她容颜姣好,身材苗条,拥有临床医学本科学历,歌唱得好听。她自己还拥有 6000 亩土地,也就是 4 平方公里。这些土地是她从爷爷那里继承下来的,名曰承包给她,实际上,就是她的。
但这个拥有土地的姑娘并没有一点点的自矜,相反,谦虚随和,外向爱笑。我们到下面的单位去拍摄,她所有的老同事,哪怕只有一面之缘的见到她,都像遇到风雪夜归人一样,掸着她身上看不见的雪。
乌妮尔是不喝酒的,我们推测,她肯定能喝,但是在外自重,故意不喝。但她特别会敬酒。
蒙古族正宗的敬酒流程是,拿三个酒杯,用托盘托着斟满,然后到客人面前献唱。客人接过盘子,在歌声中,找到适当的时机,喝下两杯,歌声停止时,再把最后一杯一饮而尽。
乌妮尔用蒙语唱了《梦中的娥吉》《乌兰巴托的夜》。她唱歌的时候,被敬酒的人神情庄敬。在歌声中,大家明白了,显然,这不是普通的晚宴,也不是一般的会饮,而是 「一期一会」 的情深义重。
窗外夜深露重,化工厂的火炬,在暗夜里熊熊燃烧。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都随着乌妮尔的歌声飞到天边外。
再见内蒙,再见鄂尔多斯,我远方的朋友们,珍重。
不要因噎废食,废掉酒文化,也要有自知之明,不在酒桌上逞能,更要注重个人的修为,不要酒后失去控制……
作者是一位园林设计师,也是一个摄影家。
她的文字精确生动,颇得游记的妙趣。
S6 + 日更 + 第 16 天 + 大妈 + 呢喃 / NN4464
大妈这篇文章,对于文明进行了反思和审视。
能够独立思考很好,如果人人都像左派那样思考,似乎也不好。
S6 + 日更 + 第 15 天 + Lois 杜炎 + 未来 会更好吗?
作者针对双减进行了思考,并一针见血地道破:
只要有筛选,只要有学历要求,只要有考试,就会催生一系列为了追逐这些结果的行为。所以只要高考还在,那基本上就需求还是在的。
这让我想起几天前,一个网友的创意。
英文名字都取好了:Breaking Teacher
我们第三课讲了话剧《圣人孔子》,这位同学做了一个非常棒的梳理工作,把话剧的台词与《论语》的原文做了对照。
这是扎扎实实做学问的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对全世界球迷来说,上周有一个悲伤的消息。因为财务和欧足联的工资帽规定,梅西痛别巴塞罗那。现在成了一个流浪的球员。
作者感叹:
资本时代拆解了感情、忠诚,权衡规划、薪金、财政,不要苛求一人终老一城。
不过责任并不全在资本身上,如果是社会主义分配体系,梅西可能会被分配到埃瓦尔竞技足球俱乐部,只为了支持落后地区的足球事业。
资本主义尽管有许多缺点,但可能是这个世界上,相对最公平的经济制度。毕竟梅西赚到了很多钱,球迷看到了很精彩的比赛。
抄英文的窍门
S6 + 日更 + 第 12 天 + 修瑜 + 动物庄园抄打记
作者实践了一个抄写方法,就是「看一个句子抄一个句子,尽量有背诵 - 复现的过程」
开始尝试看一句打一句,中间还是会停顿下来反复看单词,但也有收获。「看一句」 的过程中,大脑自动拆解定从结构,拎清主次,更好理解文章。「抄一句」 的过程中,心里有声音在默念,比草草读书更有 「共振」,读得更投入。
现代英语我没感觉,但是抄写KJV还有莎士比亚,我深刻地感觉到三个单词为一组的韵律感。也就是说,抄写古典英语,每次只要把句子分成三字一组,默记下来,再抄或者打上去。
有趣的是,中国有位翻译家孙大雨,也是用这种方法来翻译莎士比亚的。
孙大雨在翻译莎剧时,即用汉字的音组来对应莎剧中的英文音步,莎剧原作每行五个英文音步,他的译文每行恰为五个汉字音组。以他所译的《罕秣莱德》(Hamlet,有译为《哈姆雷特》的)一剧中闻名遐迩的一段独白的开首一行为例:
原文:|To be|or not|to be, |that is|the question; |(五个音步)
译文:| 是存在 | 还是 | 消亡,| 问题 | 的所在;|(五个音组)
S6 + 日更 + 第 15 天 + 蔷薇 + 奥运会闭幕有感
奥运会像一场春天午后的梦一样结束了。
我写了一首小诗,纪念。
自从抄打经典开始以来,很多同学都是慢慢地抄,慢慢地打。
像这篇就抄出了南阳诸葛庐的感觉。
直面死亡
S6 + 日更 + 第 17 天 + 东彩 + 为临终做准备
东彩的这篇文章非常沉重,因为他触及了一个很多人回避的话题:死亡。
我想起BBC 播出的一期节目《如何死去?西蒙的选择》
西蒙・宾纳是一位成功的英国商人,在发现自己得了不可治愈的 MND(运动神经元病 —ALS 也就是急冻人,就是五种 MND 之一)之后,决定选择有尊严地死去。
在英国安乐死是不允许的,协助他人自杀者可判 14 年监禁。但是在欧洲的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和瑞士,这样做是合法的。
于是西蒙决定到瑞士结束自己的一生。他与瑞士安乐死中心约定在自己生日那一天,离开人间。
他的病情发展非常迅速,从不能清晰地说话,到无法自己穿衣,再到手握笔都出现困难。他怕自己彻底丧失交流的能力,被困在痛苦的肉体里,决定将协助死亡提前。时间定在 10 月 19 日。
在开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告别派对之后,他在家人的陪伴下,去了瑞士。最后的晚餐,他喝了一点啤酒,跟亲友们大笑。
最后的时刻来临,协助死亡的医生问了他一些必要的问题,并得到他肯定的答复之后,说:
「我们准许你打开输液器的阀门。」
SIMON 微笑着,通过别人远程念了一段他自己写给妻子的告别信。然后,略微笨拙但义无反顾地推开了装有致命麻醉剂的阀门。
关于安乐死的伦理问题,推荐大家读医学伦理 - 牛津通识读本 (豆瓣)
这本书的作者写道:
结论:『自主安乐死犯了原则性错误』这个观点,我是反对的。因为该论证本末倒置:是濒临死亡的伤害使得杀人是一个错误,而反过来说则不对。当遵循一个道德准则的结果是遭受痛苦时,我们需要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道德准则,并且怀疑我们是否过于生硬地应用了这个准则。我相信,我们在主张自主安乐死是道德上错的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以别人的痛苦为代价去追求一种道德清白感,这是有悖常理的。(译文略有调整–好中文注)
南京与卫西谛的日更
南京现在成了一片孤城。
大妈说:
武汉也曾经是 长春也曾经是 重庆也曾经是 …. 中国大地有哪个城市不曾经被孤城过?
这话既诗意,又有些悲壮。
我在2010年写的《南京之恋》
1989 年当我在雨花台下拣石头的时候,我没有想到 20 年后,我将在这个城市开始度过一个丰盛的下午。
我和老高迎着朝霞出发,上午到达南京。安顿停当,去了咸亨酒店吃饭。我觉得出门非要吃当地菜是愚昧的任性。吃什么不重要,跟谁吃才重要。吃浙江菜,至少可以让我们南京的朋友们尝鲜,又有何妨?
下午,张远帆来,先陪我逛南大。这是和菜头的母校。果然端庄大气,沉浑朴实。那爬满青藤的北大楼,被我误当成一潭湖水的运动场,满地打滚落叶与阳光,都令我心剩亲切与欢畅。
南京不愧是七朝首都,文化沉积甚厚。南大周围,小书店林立,宝贝堆积如山。因与卫西谛相约淘碟,未能尽兴搜罗。
卫西谛来得比蓝光还快。他带我去了他博客中提到的新浪潮碟片店,店主小毛果然是一个真人版电影数据库。不单支持搜索,还能联想和模糊查询。不一会给我推荐了一堆纪录片,都是我喜爱的题材。卫兄替我搜集了 Spielberg 一套相赠,我欣喜若狂地敬领谢。
来南京前,为了准备与卫西谛老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我特意买来他的书:未删的文档。在大巴上恶补。最终悲哀地发现,他写的电影,我几乎都没看。他爱刘别谦,我只看刘谦。如何交流是好?
幸好我们有更大的交集:iTouch. 在饭馆,在茶室,我们度过了欢声笑语的晚上。卫夫人也赶来。看到他们鸾凤和鸣,琴瑟在御,增添了我对岁月静好的信心与神往。
从那以后,我跟卫西谛成了好朋友。还认识了做出版的张远帆。
卫西谛日更的启示
卫西谛是影评家,金马奖评委,在 2017 年,他决心用一年的时间,重温电影史上的杰作,每天写一篇观影日志,他把这个计划叫做「和电影生活在一起」。一年后,他果真完成了。
我们知道,一部电影的长度一般是两个小时,还有的电影长达三、四个小时,比如卫西谛最喜欢的华语电影杨德昌的〈一一》,就有 173 分钟,接近三小时之久。光看就够累,何况看完之后还要写影评。所以,卫西谛每天至少要拿出 4 个小时被电影陪伴,这其实是非常辛苦的,因为他既要保证这个项目的进行,又要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尽可能少受影响。这一年,他参加了西班牙自驾游,为上海电影节选片,陪同岳父母到日本旅游,还出了一本书,在电影中扮演一个配角。所有这一切都在日更的伴随下完成。
别人旅游是玩耍,卫西谛旅游是玩命。在西班牙的时候,他要比别人早起 4 个小时,先看两个小时的片,再写两个小时的影评,这一切完成后,他和大家一起吃早饭,共同出发。365 天日更给他带来的最大的变化竟然一年没有生病。估计他身体内的器官都开了一个会,说:「这一年咱们大家都不许生病,因为这小子要玩真的。」也有可能是在天堂电影院里的天使们给了他特别的保护。
卫西谛可以算是一个日更的活体实验,从他身上可以发现一些日更的规律。他说日更的兴奋期在前三个月,紧接着出现疲惫期,会有厌倦情绪,他想「躲起来暗自抽自己的嘴巴」,因为他感觉上了贼船。而真正想放弃的时候是最后的两个月,各种诱惑,各种灰心丧气都涌上心头,他甚至有一种想法,「就算完成了又怎么样呢?」这种想法使他差一点就前功尽弃,幸亏有一个朋友把他给骂醒了。
这个朋友就是我,我指着自己的鼻子对他说:
你为什么不坚持?难道你想跟我一样吗?
这句话让他如梦初醒, 是啊,他心里一定在想:
再堕落也不能跟他一样啊!
最后,他坚持了下来,整整一年,365 篇影评,一篇也没落,当然他也没生病。
卫西谛的日更说明,人的状态有起伏。前 100 天是兴奋期,相对好坚持。超过 100 天后,就不好说了。所以,日更最好控制在 100 天之内。
S6 + 日更 + 第 11 天 + 明清 + 英国电影《 真爱至上》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英国编剧的作品之一。
理查德・柯蒂斯还是《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以及《诺丁山》的编剧。
关于费曼方法,这篇讲得比较透彻,省得我讲课时再啰嗦了。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魅力。
S6 + 日更 + 第 11 天 + 雯晴 + 抄左传的胡思乱想二
作者说:
还有一些则是耳熟能详的成语的出处,比如今天抄的 「问鼎中原」,昨天抄的 「铤而走险」。
当我抄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有一种得见真容的感觉。就像有一些大名人的名声如雷贯耳,又可以在电视报纸上看到,却从没见过,而如今当面见到真人的感觉。又像是穿越了历史,亲眼见到了历史上真正的名人的感觉。真是很奇妙!我以前怎么从来就没想过要看一下原文呢,呵呵!
抄写的作用就是到源头去喝水。
S6 + 日更 + 第 12 天 + 密码 + 打 开行李箱
大家都知道阿甘的话:
妈妈说,生活是一盒巧克力,只是你不知道打开后吃到什么。
编剧也是一盒巧克力,关于这个问题,将在本月开启的编剧故事营上细谈。
何时读书快,何时读书慢,作者发现了小秘密:
只在已有观念框架内的阅读,固然很快,不过是冲刷岸石的水沫;而那些充分暴露无知的阅读,是在缓慢地静水深流。
日更最佳文章
有同学问,会不会所有的日更文章都点评?
做不到,也没必要。只点评典型文章就够了。
但是我也会时不时来个『回头看』,点评前面漏掉的文章。
比如下面这一篇是本届日更以来,我读到的最好的文章。
@呆螂在远方 也是第9组的代组长,欢迎大家加入她的小组。
好中文成长小组
现在让我们结束今天的点评,我把还没有成立的小组拉一下,有时候,我会把你拉进一个小组,这不是包办,而只是为了小组填人数。你也可以自由退出,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或者干脆自己成立一个小组。
小组是做什么的?
小组的作用主要是:
- 完成集体作业(从第四课开始会有集体作业)
- 在阅读、抄打、写作方面日常交流
- 通过接下来10周的集体协作,磨练好中文的『和合技』(即:多人合作完成一项写作任务的能力,例如:中文翻译史上集体翻译佛经,圣经,马列著作;集体创作;多人协同完成一个作品等等)
- 通过小组合作,结成长期的线上线下文朋诗友关系。
如果你还没有小组,就向上面的小组长提出申请吧。
过去我是一个人孤独, 今后我和众人一起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