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原本:跟《风格的要素》学写作

一、几何原本

「文体原本」的名字来源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这本书的核心内容,相信每个同学都学习过,这本书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

原书名并无「几何」二字,就叫《原本》Στοιχεῖα (Element)。这本书在公元前300年用希腊文写成,在西方虽然没有失传,但已经不完整了。幸亏它的完整版翻译成了阿拉伯文,然后再二手翻译成拉丁文。最先的印制本出现于1482年。 位於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欧几里得石像

这本著作是现代数学的基础,据估计在西方是仅次于《圣经》的出版版本最多的书籍。其公理化的演绎结构和严格的数学证明,依然是数学大厦的基石,它从几条不证自明的公理和公设出发,推导出大量复杂的结论,很多是人的直觉不可见的。理性的确定性、清晰性在《原本》中得到集中体现,同时也启迪了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等人。爱因斯坦称它为「神圣的几何小书」。

中国最早的译本是1607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中国学者徐光启根据德国神父克里斯托弗·克拉维乌斯校订增补的拉丁文本《欧几里得原本》(15卷)合译的,定名为《几何原本》,几何的中文名称就是由此而得来的。他们只翻译了前6卷,后9卷由英国人伟烈亚力和中国科学家李善兰在1857年译出。目前最新的一个译本是张卜天翻译的。

《几何原本》的大厦是建立在公理系统之上的。在讲述公理之前,欧几里得先提出五条公设。

欧几里得平面几何的五条公设是:

  1. 从一点向另一点可以引一条直线。
  2. 任意线段能无限延伸成一条直线。
  3. 给定任意线段,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该线段作为半径作一个圆。
  4. 所有直角都相等。
  5. 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在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一边必定相交。

第五条公理称为平行公设,可以导出下述命题:

通过一个不在直线上的点,有且仅有一条不与该直线相交的直线。

接下来,欧几里德提出了五条公理: common notions.

  1. 与同一事物相等的事物相等。(等于同量的量也彼此相等)
  2. 相等的事物加上相等的事物仍然相等。(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
  3. 相等的事物减去相等的事物仍然相等。(等量减等量,其差相等)
  4. 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重合,则它们相等。(彼此重合的东西,彼此相等)
  5. 整体大于局部。(整体大于部分) (括号内为张卜天的译文)

整个欧式几何的大厦就建立在这五条公设和五条公理基础之上,这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源头是:直觉、常识、公理和自由心证。

二、公理式论证

《圣经》怎样证明上帝存在?在《罗马书》第一章中说: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这就是用公设和公理来证明。

美国《独立宣言》的开头: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则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坏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赖以奠基的原则,得以组织权力的方式,都要最大可能地增进民众的安全和幸福。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也模仿了《原本》和《圣经》: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 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当然,《道德经》也用这种先知的口气说话: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可见,这种用公设和公理来建立一个思想或规则体系的做法,由来已久。

三、风格的要素

《风格的要素》,又可以译成《文体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是一本英语写作文体指南,有很多版本。原书由小威廉·斯壮克(William Strunk Jr.)于1918年编写,1920年出版,E·B·怀特对该书作了较大的扩充和修订,于1959年由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2011年被《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以来100本最佳和最有影响力的英语著作之一。

小威廉·斯壮克是康奈尔大学英语教授,他在1918年根据课堂讲义写了《风格的要素》,并在1919年私下出版,供大学使用。他和编辑Edward A.Tenney后来修订了这本书,并将其作为《写作的要素与实践》(1935年)出版。1957年,该文体指南引起了《纽约客》杂志的E·B·怀特的注意。怀特在1919年曾跟随斯壮克学习写作,他记得这本 “四十三页的英文写作文体指南,总结了在使用英语时的整洁、准确和简洁的案例”。几周后,怀特写了一篇专题报道,介绍了斯壮克对朗朗上口的英文散文的虔诚。

随后,麦克米伦公司委托怀特修改了《风格的要素》,并于1959年出版(斯壮克已于1946年去世)。怀特对本书的1935年修订版进行了扩展和现代化改造,事实上,创立了 “Strunk & White “的写作风格流派,其第一版于1959年售出约200万册。后来,三个版本的销量超过1000万册。

《风格的要素》有好几个版本,国内公开出版的基本都是旧版。国内出版最多的是1959版,1959年版的特色是怀特对初版章节的扩充,有《序言》“Introduction “一文(源于他在杂志上对斯特朗克教授的专题报道),以及结尾一章 “An Approach to Style”,这是一本更宽泛的、规范性的英语写作指南。他还出版了《文体要素》第二版(1972年)和第三版(1979年),当时该书的篇幅已经增加到85页。

而目前最好的版本是第三版(1979年)的《风格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共54条规则:常见的用词错误清单;11条标点和语法规则;11条写作原则;11条形式问题;其中,最大的特色在第五章中,有21条写出好文体的提醒。这与《风格的要素》的主题是不可分割的,同时也可以视为是一篇关于写出好散文的佳作。

好了,在正式讲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之前,我先考大家一个问题。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人不喜欢猫?不要不好意思,说出来就行。

四、风格要素的精华

1919年,《夏洛特的网》的作者E.B·怀特在康奈尔大学选修了威廉·斯壮克教授的“英语八”,课本是教授自己编写、自己出钱印的《风格的要素》( The Elements of Style )。康奈尔大学的学生都把它亲切地称为“小册子”(the little book),而正是这本“小册子”奠定了怀特纯粹、朴实、清晰的写作风格的基础。 作为一位英语教授,斯特伦克教授清楚地知道,横亘在每个作者和简洁明了的文风之间的根本问题并不是多么复杂高深的语法,而是动词单复数、到底用that还是which、标点符号的使用、如何删繁就简等传统语法书、写作书中从不当做重点、甚至不会涉及的写作细节。因此,他努力将纷繁复杂的英语修辞学简化为了最直接、最易懂的基本写作规则,而这就是最初只有四十三页的“小册子”。他号召摒弃一切冗余、模糊、无力、乏味的表达,认为模棱两可比文字错误更不可取,每一位用英文写作的人都应当力求简洁、精确,绝不能让读者觉得云里雾里。

怀特十分尊敬、怀念斯特伦克教授,离开康奈尔几十年后他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在讲到简洁原则的时候,教授靠着讲台俯身向前,两手抻着西服的领子,以粗哑、诡秘的声音对学生们强调:“删掉赘字!删掉赘字!删掉赘字!”的模样。

他告诫学生们:

Vigorous writing is concise. A sentence should contain no unnecessary words, a paragraph no unnecessary sentences, for the same reason that a drawing should have no unnecessary lines and a machine no unnecessary parts. This requires not that the writer make all his sentences short, or that he avoid all detail and treat his subject only in outline, but that every word tell.

这六十三词,字字珠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最透彻、最形象地说明了何谓“精炼”。按照斯特伦特教授的教导,怀特一生都坚持努力消灭自己的作品中的赘字,并最终形成了《纽约客》主编威廉·肖恩认为“最纯粹的、彻底美国化的、十全十美的”文风。所以说,《风格的要素》全部精华可以用这样一段话来总结,这段话属于本书第二章第六条。

2.6 删除不必要的词

有生命力的作品是简洁的。一个句子中不应有多余的词,一个段落中不应有多余的句子,就像一幅画中不应有多余的线条,一部机器中不应有多余的零件一样。这不是说,作者只能写短句子,或者要避开所有细节,仅仅把主题勾勒出大致轮廓,而是说,每个词都必须有信息量。

五、学习《风格的要素》的必要性

回到刚才的问题,有位同学不喜欢猫,但是有一天他接到一封邀请函,去参加当地一家「猫咪之家」俱乐部的开业仪式。他不想去,需要回一封信来婉拒邀请,请问这封信应当怎么写?

(小猫辛巴,感谢青年艺术家王子月授权使用其肖像权)

在《风格的要素》中,提出了一条原则:

5.17 不要穿插观点

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否则不要在文章中穿插观点。

我们所有人几乎对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观点,也有极大的冲动要抛出这些观点。

然而动不动就大肆宣扬个人观点,意味着这种需求是迫切的,但也许这些表达观点的需求与文章本身毫无关系。

不分场合地宣扬个人观点是为了在一个作品中留下个人印记。

同样不合时宜地宣扬个人观点也是坏品味的体现。

就好比,你收到一封信邀请你在一家猫咪医院新落成的典礼上致辞,然而你讨厌猫,那么你回绝邀请就好了,没有必要把你的情绪全都宣泄一通。

你必须明确说明自己不会参加,但是没必要对喵星人进行谩骂。

写邀请函的人礼貌地向你提出要求,你礼貌地回复就可以了。攻击猫,就算用幽默、高格调的方式,也是不相干的。

要是因为出于对猫的同情,你也许还可以将之作为不去参加的恰当理由提出。

但是要记住,对方的主旨只是邀请你去演讲,要针对这一点切中要害,不要扯到猫的话题上去。

通过例子,大家可以看出学习《风格的要素》的必要性了吧。

我们中国人很喜欢亮出观点,而事实上,观点很多情况下,不适合亮出来。

你不想参加,就明确地说不参加就可以了,没必要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我年轻时,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别人邀请写一篇赞扬某个行业、某个人物的稿子,我不但不想写,而且还在回复的时候对这个行业、这个人物进行一番评价和攻击。这是很没有品味的体现。优雅的风格跟优雅的思想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既然我们前面讲过《几何原本》,其实就是《几何的元素》,那么《风格的要素》也可以视为《文体原本》。

小练习

删除不必要的词

有生命力的作品是简洁的。一个句子中不应有多余的词,一个段落中不应有多余的句子,就像一幅画中不应有多余的线条,一部机器中不应有多余的零件一样。这不是说,作者只能写短句子,或者要避开所有细节,仅仅把主题勾勒出大致轮廓,而是说,每个词都必须有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