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季》

对于一本好书不需要多说什么。(你见过,有人挥舞着一本《红楼梦》向朋友推荐的吗?)好书自有气场存在,于同侪的挤压中,它默默地守护着什么,像护林员守护冬夜的火炉。

日本四季

我无意中抽出张燕淳的《日本四季》,随便翻开一页,就被深深吸引了。篇目叫《听一场日本雪》,现在很少有人取这样的标题,写这样的文字。在废话套话俏皮话漫天飞舞的时代,这种文风已成为一门古老的面临失传的手艺,大陆叫“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叫“无形文化财”。

这是本多年少见的好书,不但文笔简约雅正,人情温润练达,而且洋溢着善良的幽默,让人笑之,叹之,思之,心口默默痛之。

东北、台湾、美国、日本四地的文化汇聚到一人身上,才冲撞出这本杂集。作者大陆籍贯,台湾长大,美国养成,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活的驱使,要她随着丈夫,带着儿子,到日本生活三年。

在观光客嘴里,我们得到的不过是导游的牙慧,只有在一个寄居者那里,我们才能了解到内情。

张燕淳给我介绍了一个寻常的日本,一个远离大都市的小镇的日本,一个二战前后传统一直沿袭的日本。

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他刻意写了日本对孩童的教育。却原来,日本的乡间,一律禁止家长送孩子上学,不管多远的路,必须让孩子走到学校。哪怕在冬季,孩子们在大部分时间也要穿短裤校裙,以强健其体魄。因为日本人相信,小孩子是"风の子"(kazenoko),阳气旺盛,见风就长,这点寒冷根本算不了什么。日本孩童,从小就要灌输团体精神的教育,这些都印入他们的血脉。我惊叹的是,日本人对小孩子的尊重。六岁之前的孩子都叫XX君(kun),六岁上小学之后就是小大人了,他们都互相称呼XXさん(san)。这样孩子慢慢树立了主体意识,就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日本的人名、地名非常有趣,作者有专门两篇文章论及。写得酣畅有趣,看得我一直锤床大笑。在这里,我就不当剧透了,大家自己看吧。

作者身为欧巴桑的一员,深入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体会到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珍爱之心,也看到了他们井然有序的伦理观和行为规范。普通日本国民对人友善,然而日本人的天性到了民族层面,就会变成非理性的洪流,这到底为什么呢?书中没有答案。

我喜欢这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它也可以作为基础日本语教材学习。作者人如其名,干活淳朴,不偷奸耍滑,文中提到的每个日语字,都在后面括号里加注了罗马拼音,并且在书后统一列了一个单词索引。掌握这些词汇,到日本生活观光足够用了。

文化的奥秘,潜伏在语言里。这个简单的道理,好多人搞了一辈子文化研究还没搞清楚。只有进入语言的内核,我们才能抓住那些细微但又本质的东西。这是我看《日本四季》的又一大收获。